【传统文化】功不论亲疏

【明慧网2006年2月19日】唐太宗李世民和大臣一起议定众人爵位和封邑,他让左光禄大夫陈叔达唱名公布,并说:“如果有不合适的地方,大家可以说出来。”

各位将领便各自夸功,纷争不休。淮安王李神通说:“我首先响应反隋号召,在关西起兵,功劳却列在只会舞文弄墨的房玄龄和杜如晦之后,我难以心服。”

李世民说:“叔父虽然首先起兵,高举义旗,但也是为了摆脱自己当时的困境。其后又屡遭兵败,几乎全军覆没。房玄龄和杜如晦则运筹帷幄,决胜千里,为安定大唐社稷立了大功,功劳自然在叔父之上。叔父虽是皇族至亲,但我不能徇私论功。”

大家听了,纷纷议论说:“陛下如此公正,对皇叔都不讲情面,我们还有什么可说的呢?”

中书令房玄龄曾抱怨说:“秦王府的僚属追随陛下多年,现在大多列在东宫和齐王僚属的后面,大家难免有怨言。”

李世民说:“做君王的应该大公无私,天下人才能心服,怎么能以和我的亲疏做选拔人才、安排官职的标准呢?”

满朝文武无不心悦诚服。

(选自《资治通鉴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