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传统文化】不畏人知畏己知

【明慧网2006年3月27日】清雍正年间,有个叫叶存仁的人,他做官三十多年,清廉自守。在离任时,僚属们要派船来为他送行,但船却迟迟没有来。直到明月高挂时,方才见到划来一叶小舟。原来僚属们准备了临别赠礼,故意等到天黑才送来,以避人耳目。叶存仁拒绝了馈赠,赋诗写道:

月白风清夜半时,
扁舟相送故迟迟。
感君情重还君赠,
不畏人知畏己知。

“不畏人知畏己知”,是一种自守精神,是说能够自己用“心法”来约束和要求自己。在传统文化中,人们强调“慎独”和“不欺暗室”,就是说即使处于“暗室”,在没人知道的情况下,仍旧能够坚持节操和上天要人循道的道德规范,丝毫不会因此而打折扣。因为敬神畏天的人们知道,三尺头上有神明,上天在关注着人的一思一念,一举一动。